KNOWLEDGE擊敗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的5項物理治療
「五十肩」又名「冰凍肩」也稱之為「沾粘性肩關節囊發炎」,是一種發炎導致肩部活動受到限制的疼痛性疾病,好發於50歲左右族群,嚴重時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。
內容目錄
常見五十肩患者族群
- 40 – 60歲人士
- 懷孕及產後婦女
- 肩膀使用過度者
- 中風患者
- 糖尿病患者
- 甲狀腺低下或甲狀腺亢進
五十肩的成因與種類
五十肩主要成因是肩關節囊和周圍組織發炎,引起疼痛與沾黏造成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制,以至於無法做到許多許多日常動作。
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:
原發性
通常歸因於老化,患者因年紀增長而活動量下降,或是生病等原因,有一段時間無法活動肩膀,所造成的五十肩。
次發性
有明確的受傷經歷,例如手術或肩關節囊撕裂等,若沒有依照醫師指示進行復健,可能會演變成五十肩;肩膀拉傷仍頻繁使用肩膀,造成傷口不易癒合產而產生沾黏,也是五十肩的成因之一。
五十肩的症狀與病程
主要症狀是肩膀疼痛與僵硬,症狀初期輕微疼痛時好時壞,不影響生活起居,如果不積極治療,肩關節活動範圍將開始受到限制,部分角度、動作甚至會引起劇烈疼痛。
通常為單側疼痛,嚴重時疼痛感會延伸到上手臂甚至頸部,在半夜可能會感到疼痛加劇。患者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肩關節活動範圍,反而會造成活動限制變得更嚴重,導致惡性循環。
常見情況如雙手難以舉起、伸到背後,無法洗頭梳頭,女性無法穿脫內衣,嚴重時連使用餐具都會有問題。
三階段病程
第一階段:疼痛期(發炎期)
關節囊開始發炎,活動肩關節時感到疼痛,甚至休息都會痛,隨著病程疼痛感加劇,放射性疼痛到上臂或手肘。
第二階段:沾黏期(冰凍期)
患者常常在第一階段因為疼痛而減少肩關節活動,導致周邊組織開始出現沾黏現象,此時疼痛感與紅腫現象開始消失,但僵化問題開始惡化,肩關節囊活動角度受到最大限制。
第三階段:解凍期(緩解期)
疼痛情況獲得改善,但大幅度動作仍會牽動沾黏的肩關節產生疼痛,持續進行保養復健,肩關節活動角度會慢慢回復。
如何診斷五十肩
第一階段透過理學檢查,確認患者肩膀活動角度是否受限,再加上高解析度的超音波輔助診斷,並且排除其他病灶。
如何治療五十肩
罹患五十肩需要積極尋求治療,才能回到過往生活品質,常見物理治療共分為五項:
熱療
促進受損部位軟組織的血液循環、肌肉放鬆。
電療
幫助消腫,減緩疼痛及發炎反應。
肩關節囊擴張術
將類固醇、生理食鹽水、玻尿酸或高濃度葡萄糖,使用超音波導引注射到發炎的肩關節囊中,將沾黏的關節囊沖開,多數病患注射後疼痛與關節活動度都能獲得改善。
體外震波
機器產生的高能量震波,把壓力與能量聚焦傳遞到慢性發炎或已鈣化的部位,促使組織循環代謝、微血管新生,達到組織修復與再生。
徒手治療
由物理治療師個別操作鬆動肩關節,配合漸進式伸展運動,可協助肩關節恢復活動範圍,同時結合肩胛骨穩定訓練,提高完整的關節活動度。
五十肩復健運動
五十肩的居家復健運動是治療的重要一環,每天做10分鐘的復健運動,可以促進關節囊液及周圍軟組織的循環,改善關節活動範圍的恢復。
- 鐘擺運動
- 交叉手運動
- 肩前運動
- 爬牆運動
- 毛巾操
※ 詳細操作方式,歡迎觀看影片!
五十肩是常見的疼痛性疾病,但也千萬不能輕忽!一旦出現症狀就需要及早尋求專業復健科診所的幫助。
七醫健康聯盟復健科醫師透過理學檢查並配合高解析度超音波輔助,精準診斷病源。擁有最齊全的治療方法,包含電療、熱療、體外震波治療、肩關節囊擴張術,以及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徒手治療,可以加速五十肩的治療病程,如此一來可以儘早回到過往的生活品質。